□竹北買房東方今報記者 餘超
  見習記者支票貼現章繼軍 /文圖
  一隻小鍋、一把勺子、一婚禮顧問課程個煤油爐、一塊平整的花崗石,是66歲的孫轉運謀生的全部道具。雖然簡單,孫轉運卻能以勺代筆,以糖作墨,在凝固之前將心中的形象和圖案塑造出來,讓一幅逼真的糖畫躍然石上。
  糖畫是一門很古老的藝術。據褚人獲著 《堅瓠補集》記載,明代民俗新年祭祀神靈,要用糖熔化成糖霜,再用印鑄模具鑄成各種動物和人物形象作為祭品,因所鑄人物形象多為文襯衫臣武將,又以文官居多,故被稱為 “糖丞相”。
  後來,民間藝人在此基礎上改進工藝,汲取傳統皮影的製作技法,不記憶體用印鑄模具,而改為直接操持小銅勺,舀糖液繪出皮影圖案。就這樣,民間藝術 “倒糖影”誕生了。
  到了清代, “倒糖影”更加流行,流傳至中原地區。糖畫製作技藝日趨完善,題材更加豐富多彩,多為龍、鳳、魚、猴等大眾喜聞樂見的吉祥圖案。
  這種古老的藝術糖畫當然是不容易學的手藝。當初,孫轉運在武漢拜請糖畫師傅,自己花了一年多的時間才學會。1979年他來到信陽,當時市面上物資匱乏,糖畫是最受孩子們歡迎的零食之一。
  一塊圖案木盤,一個木製竹竿,任意旋轉,他都能做出對應的糖畫。小櫃的抽屜里放著一個小爐子,把糖糊放在爐子上用文火熬至熔化,熬到可以牽絲時即可以用來畫畫了。
  糖畫,孩子們看的就是一個新鮮。大人們圍觀,喚起的是記憶。“當年我們買糖畫是一毛錢一個,今天兒子買是三元錢一個。自己小時候就是看著孫師傅的糖畫長大的。”一旁觀看糖畫製作的張先生對我們說道。
  如今,面對琳琅滿目的各種飲食,孫轉運對糖畫仍有一種特殊的情結,這種情結隨著時間的推移也不會減淡。一鍵分享到【網絡編輯:李鵬勛】【打印】【頂部】【關閉】
     (原標題:糖畫:曾經最受歡迎的零食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ui73uihjb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